四腳拐杖怎麼挑 防跌細節全在腳下
長輩隨著身體功能的退化,都需要拐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,普遍見到長輩使用的助行輔具有:手杖、四腳拐、助行器、助行車四項。前兩項屬於「單臂操作的輔具」,約可承受身體20~30%重量,適合能獨自外出但行走稍有困難的長者;後兩項屬於「雙臂操作的輔具」,約可承受身體八成的重量,為提供較高的支撐力與穩定度。
以不過度依賴輔具,產生機能快速退化的觀念來看,能獨自外出,只是行走稍有困難的長者,盡量使用「單臂操作的輔具」為原則。如果肌力、平衡感明顯較差,或著有輕微中風,建議可使用四腳拐,尤其它不像一般單腳拐容易倒下,完全降低了撿拾拐杖造成的跌倒風險。
單拐要充分發揮「第三隻腳」功能
四腳拐在基本挑選和使用上,與手杖等單臂操作的輔具沒有差異。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,最好能現場試用,太輕雖然會擔心穩固作用,但太重會讓長輩不想拿出去,反而失去購買的意義;至於長度方式,視手持拐杖時,手肘微微向內彎2~30度,手握與髖關節保持水平,就是適合的長度。
手持單拐時要充分發揮「第三隻腳」的功能,新竹縣輔具資源中心職能治療師李毅宏表示,手持單拐時要放在健側,如果放在患側,會造成同手同腳的不協調性,行走時橫向位移大,重心反而偏患側,既費力又危險,除非是截肢,才能把拐杖充當做腳,拿在患側。
腳管大不同 各有用意!
四腳拐在承重和穩定上看似好處多,但並非無往不利,端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底部的設計:大爪四腳拐、小爪四腳拐、高爪四腳拐等等,用對了可以發揮它的價值,用錯了反而得不償失。
四腳構成的底面積並非愈大愈好,而是要看長輩的生活習慣、行走範圍和環境,如果長輩平時會上下樓,表示他的膝關節還很靈活,適用於寬度有限的小爪四腳拐;如果長輩常外出健走,行經的路面較不平坦,則適用具有高度的高爪四腳拐。
最後提醒,有些四腳拐的腳管貼心設計「C」型:即有兩支腳管切平,另外兩支腳管會向外擴,增加支撐力。這時要注意,較外擴的兩支腳管需指向外側,才能安全使用、便利行走,避免跌倒產生。
![輔具教室:床邊升降桌 [使用] 教學](http://about.pshc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17/03/床邊桌使用.jpg)
輔具教室:床邊升降桌 [使用] 教學
熱壓成型桌板防水、防掉落,而且與市售床邊桌相比,行動不便者使用能更靠近桌板,適合學生、行動不便、單身朋友、工作時使用。

輔具教室:HS 6000洗頭椅使用教學
結合沐浴、便器、如廁、移位、輪椅等功能,椅背可多段式往後傾斜,扶手可拆卸,座椅舒適,非常適合體弱、行動不便或癱瘓性病患。

輔具教室:旋鈕數位型三管氣墊床教學
長期臥床、行動不便的使用者,容易因為長期臥床產生褥瘡,透過氣墊床交替式輪流充氣\洩氣循環,定時改變身體受壓部位,預防褥瘡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