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腳拐杖怎麼挑 防跌細節全在腳下
長輩隨著身體功能的退化,都需要拐杖或助行器輔助行走,普遍見到長輩使用的助行輔具有:手杖、四腳拐、助行器、助行車四項。前兩項屬於「單臂操作的輔具」,約可承受身體20~30%重量,適合能獨自外出但行走稍有困難的長者;後兩項屬於「雙臂操作的輔具」,約可承受身體八成的重量,為提供較高的支撐力與穩定度。
以不過度依賴輔具,產生機能快速退化的觀念來看,能獨自外出,只是行走稍有困難的長者,盡量使用「單臂操作的輔具」為原則。如果肌力、平衡感明顯較差,或著有輕微中風,建議可使用四腳拐,尤其它不像一般單腳拐容易倒下,完全降低了撿拾拐杖造成的跌倒風險。
單拐要充分發揮「第三隻腳」功能
四腳拐在基本挑選和使用上,與手杖等單臂操作的輔具沒有差異。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,最好能現場試用,太輕雖然會擔心穩固作用,但太重會讓長輩不想拿出去,反而失去購買的意義;至於長度方式,視手持拐杖時,手肘微微向內彎2~30度,手握與髖關節保持水平,就是適合的長度。
手持單拐時要充分發揮「第三隻腳」的功能,新竹縣輔具資源中心職能治療師李毅宏表示,手持單拐時要放在健側,如果放在患側,會造成同手同腳的不協調性,行走時橫向位移大,重心反而偏患側,既費力又危險,除非是截肢,才能把拐杖充當做腳,拿在患側。
腳管大不同 各有用意!
四腳拐在承重和穩定上看似好處多,但並非無往不利,端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底部的設計:大爪四腳拐、小爪四腳拐、高爪四腳拐等等,用對了可以發揮它的價值,用錯了反而得不償失。
四腳構成的底面積並非愈大愈好,而是要看長輩的生活習慣、行走範圍和環境,如果長輩平時會上下樓,表示他的膝關節還很靈活,適用於寬度有限的小爪四腳拐;如果長輩常外出健走,行經的路面較不平坦,則適用具有高度的高爪四腳拐。
最後提醒,有些四腳拐的腳管貼心設計「C」型:即有兩支腳管切平,另外兩支腳管會向外擴,增加支撐力。這時要注意,較外擴的兩支腳管需指向外側,才能安全使用、便利行走,避免跌倒產生。

輔具教室:輪椅大小輪挑選
有時開刀後會有租借輪椅需求,如果看到輪椅有大小輪之分,卻以為功能都一樣的話,使用時反而會造成困惑。這次,要教大家怎麼分辨需求。

輔具教室:助行器使用方式(起身.行走篇)
你所挑選的助行器是在幫助你嗎?錯誤的高度、不正確的行動方式,反而增加身體負擔了,看影片學習正確使用方式吧!

輔具教室:居家照護常見輔具
接長輩或家人從醫院或照護中心回家過節時,家中要準備什麼輔具呢?三個常見居家照護輔具,讓您和家人過個輕鬆舒適的好年!